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材料检测
反复吸水率检测

反复吸水率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09:58:07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反复吸水率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反复吸水率检测:材料亲水性与耐久性的关键评估

反复吸水率检测是评价多孔材料(如建筑材料、纺织品、过滤介质、包装材料等)在经历多次吸水-干燥循环后吸水能力变化的重要试验方法。它超越了一次性吸水率测试,更能真实反映材料在实际使用环境(如雨淋、清洁、潮湿气候)中的长期性能表现,特别是其抗水损害能力、尺寸稳定性及耐久性

一、 检测原理

该检测模拟材料反复接触液态水并干燥的过程。其核心在于测量材料在经历规定次数的吸水和烘干循环后,其吸水能力相对于初始吸水能力的变化或绝对吸水量的变化。重点关注:

  • 吸水能力衰减: 材料多次吸水后饱和吸水率是否明显下降?
  • 吸水速率变化: 材料后续吸水过程是否变慢?
  • 外观与结构变化: 循环后材料是否出现开裂、粉化、变形等物理损伤?
 

二、 检测设备与材料

  1. 恒温水浴槽: 用于盛装蒸馏水或去离子水,并能维持设定的恒定水温(如23±2°C是常见标准)。
  2. 干燥烘箱: 能维持设定的烘干温度(如50±2°C, 60±2°C 或 105±2°C,取决于材料标准),并具备良好的空气循环。
  3. 电子天平: 精度要求高,通常需达到0.001g或更优,用于精确称量试样干燥质量和湿质量。
  4. 试样容器/支架: 用于浸泡试样,确保试样完全浸没且不与容器壁过度接触。
  5. 干燥器: 内置干燥剂(如硅胶),用于冷却烘干后的试样至室温,防止其重新吸湿。
  6. 计时器: 精确控制浸泡时间和干燥时间。
  7. 试样: 按规定尺寸和数量裁切,具有代表性,边缘平整。通常需预先在标准条件(如温度23±2°C,相对湿度50±5%)下调节至恒重(质量变化<0.1%间隔24h)。
  8.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: 确保水质纯净,避免杂质影响。
 

三、 检测步骤(通用流程,具体参数依标准而定)

  1. 试样准备与干燥:

    • 将裁切好的试样放入烘箱,在选定温度(如105±2°C)下干燥至恒重(M₀)。
    • 将干燥试样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,称取其质量(M₀,精确至0.001g)。
  2. 初次吸水:

    • 将试样完全浸没于恒温水浴(如23±2°C)中。试样间及与容器壁保持间距。
    • 浸泡规定时间(如24小时、直至饱和或按标准)。期间可轻轻搅动或压试样以排除气泡。
    • 到达时间后,小心取出试样,用湿润的无绒布或滤纸快速吸去试样表面可见水滴(避免过度挤压导致内部水分析出)。
    • 立即称取试样湿质量(M₁,精确至0.001g)。
  3. 干燥与循环:

    • 将吸水后的试样放入烘箱,在规定温度(如50±2°C)下干燥规定时间(如24小时)或直至再次达到恒重。
    • 将干燥试样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,称取其干燥质量(此质量作为下次循环的M₀起始点)。
    • 重复步骤2(吸水)和步骤3(干燥)规定的循环次数(N次,如5次、10次、25次等)。
  4. 最终吸水:

    • 完成最后一次干燥并冷却后,称取试样最终干燥质量(M₀ₙ)。
    • 进行最后一次吸水操作,称取最终湿质量(M₁ₙ)。
 

四、 结果计算与表达

  1. 单次吸水率 (Waₖ):

    • 计算第 k 次循环后的吸水率(通常在最后一个循环计算最有意义):
      Waₖ = [(M₁ₖ - M₀ₖ) / M₀ₖ] × 100%
      • M₁ₖ = 第 k 次吸水后的湿质量 (g)
      • M₀ₖ = 第 k 次吸水前(即第 k-1 次循环后)的干质量 (g)
  2. 吸水率变化率 (ΔWa): (最常用指标,反映性能衰减)

    • 计算第 N 次(最终)循环吸水率 (Wa<sub>N</sub>) 相对于初次吸水率 (Wa₁) 的变化:
      ΔWa = [(Wa<sub>N</sub> - Wa₁) / Wa₁] × 100%ΔWa = Wa<sub>N</sub> - Wa₁ (%)
    • 结果解读: ΔWa 为负值表示吸水能力下降(常见),正值表示吸水能力上升(需分析原因,如材料初期疏水、循环后结构开放)。绝对值大小反映衰减程度。
  3. 质量损失率 (ML): (反映材料溶解、粉化或结构破坏)

    • 计算经过 N 次循环后,试样干质量的变化:
      ML = [(M₀ - M₀ₙ) / M₀] × 100%
      • M₀ = 初始干质量 (g)
      • M₀ₙ = 完成 N 次循环后的最终干质量 (g)
    • 结果解读: ML 为正值表示质量损失,负值表示质量增加(罕见,可能吸水后残留不可挥发物)。
  4. 平均吸水率(可选):

    • 计算多次循环吸水率的平均值。
 

五、 应用意义

  1. 建筑材料(瓷砖、石材、保温材料、石膏制品、混凝土等):
    • 评估冻融循环破坏风险(反复吸水后结冰膨胀导致开裂)。
    • 预测耐候性及使用寿命。
    • 评估抗污性(吸水率高易吸附污渍)。
    • 研究表面处理(如疏水涂层)的长期有效性。
  2. 纺织品(毛巾、纱布、户外服装、土工布等):
    • 评价多次洗涤或淋湿后的吸水性保持能力。
    • 评估功能性整理剂(如亲水整理剂)的耐久性。
  3. 过滤与分离材料(滤膜、滤芯、吸水树脂等):
    • 考察多次使用后的吸水/保水性能稳定性。
    • 评估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。
  4. 包装材料(纸制品、干燥剂载体等):
    • 模拟潮湿环境运输后材料的性能变化。
    • 评估防潮保护能力的持久性。
  5. 复合材料:
    • 研究界面结合性能,水分侵入可能导致分层或界面破坏。
    • 评估湿热老化行为。
 

六、 检测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严格遵循标准: 不同材料、不同应用领域有对应的国家标准(GB)、行业标准、国际标准(ISO、ASTM、EN等)。检测前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所选标准的具体要求(试样尺寸、数量、水温、干燥温度和时间、循环次数、称量间隔等)。参数不一致会导致结果不可比。
  2. 试样代表性: 试样必须能代表被测材料的整体性能,取样位置和方向应符合标准规定。
  3. 温湿度控制: 恒温恒湿环境调节、水浴温度、烘箱温度必须精确控制,轻微偏差可能显著影响结果。
  4. 表面水去除: 吸水后去除表面附着水的方法必须统一、快速且轻柔,避免挤出内部水分或吸水不足。推荐使用湿润的无绒布或滤纸轻拍/滚压吸水。
  5. 称量操作: 称量干燥试样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,动作迅速准确。称量湿试样时更要快,防止水分蒸发。
  6. 恒重判定: 干燥至恒重是准确测定干质量的基础。必须按照标准定义的间隔连续称量,直至质量变化小于规定阈值(如0.1%)。
  7. 水质要求: 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,避免杂质离子影响材料的吸水行为或造成污染。
  8. 气泡排除: 浸泡过程确保试样完全润湿,排除附着的气泡,这对多孔材料尤其重要。可轻轻搅动水或短暂抽真空(若标准允许)。
  9. 结果报告: 清晰报告检测依据的标准、循环次数、每次浸泡和干燥的具体条件、最终结果(ΔWa, ML, Wa<sub>N</sub>等)、试样状态描述(如是否有开裂、变形),以及任何偏离标准的情况。
 

总结:

反复吸水率检测是揭示材料在湿润-干燥交变环境中长期性能演化的关键手段。其结果对于预测材料的耐久性、使用可靠性、优化产品配方与工艺、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精确的结果分析,该检测为材料研发、生产、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。

请注意,实际检测中务必查阅并遵循适用的、最新的具体产品标准或测试方法标准,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检测热点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最新检测
联系我们
联系中析研究所
  • 服务热线:400-635-0567
  • 投诉电话:010-82491398
  • 企业邮箱:010@yjsyi.com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
  • 山东分部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
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
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
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
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
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
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
中析研究所
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| 京ICP备15067471号-33
-->